近期,國際油價走高。倫敦布倫特油價和紐約油價一度漲至76美元/桶和70美元/桶左右,均升至2014年末以來的最高水平,目前在高位震蕩。本輪國際油價上升勢頭始于2016年,目前價格比2016年初翻了一番有余。
究其原因,供需是油價上漲的最大推力。首先,世界經濟逐步復蘇,能源需求恢復快速增長。盡管風能、核能等新能源的推廣及節(jié)能技術的應用,對石油需求形成擠壓,但國際能源署(IEA)預計,2018年全球石油需求日增量將達到150萬桶,為3年來最大增量。其次,面對持續(xù)低迷的油價,各方在搶奪市場份額的激烈角逐中恢復克制,供應過剩得以緩和。2017年,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俄羅斯較好地履行了石油凍產和減產協(xié)議,美國頁巖油生產步伐放慢,國際原油供需平衡大為改善,油價穩(wěn)步上升。俄羅斯、沙特等國由于財政收入增長,一致同意將減產協(xié)議延長至今年底,且可能再次延長至2019年。第三,中東熱點地區(qū)的政治風險猶存,突發(fā)事件此起彼伏,在趨于平衡的市場背景下,供應中斷的隱憂強化了價格支撐作用。第四,弱美元加大了油價漲幅。2017年以來,美元在很長一段時間表現(xiàn)疲軟,進一步推高了以美元計價的油價。
展望全年,石油市場依然存在不確定性。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擾亂全球供應鏈,對經濟增長和貿易投資構成威脅。同時,面對油價走高的誘惑,各國擴產沖動漸強。綜合支撐因素與風險因素,今年國際油價有望維持在當前較高水平。
長遠來看,國際油價長期走勢將趨于平穩(wěn)。當前國際石油市場格局正在發(fā)生重大變化。歐佩克對原油供給和價格的控制力減弱,美國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而美國作為能源消費大國,正在大力優(yōu)化環(huán)境、吸引制造業(yè)回流,未必樂見過高的能源價格。
得益于頁巖油開采技術進步及能源政策調整,美國原油產量自2012年開始呈爆發(fā)式增長,成為全球原油供應的最大增量。相對于傳統(tǒng)油井,頁巖油具有較強的生產彈性,加之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因而能對價格作出迅速反應,成為影響油價的新勢力。當前美國原油生產雖有所放慢,但依然處于快速發(fā)展階段。美國能源信息署預計,今年美國頁巖油產量將刷新紀錄,繼續(xù)推高原油產量。IEA預測,美國最遲將在2019年超過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盡管目前美國仍是石油凈進口國,但依托高彈性的頁巖油生產,其通過貿易手段調節(jié)庫存、影響市場價格的能力在不斷增強。
加快發(fā)展石油生產、實現(xiàn)能源獨立是當前美國能源政策的核心內容之一。美國油氣行業(yè)有望獲得更多政策支持,加快技術革新,提高油氣競爭力,進而對全球石油市場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值得關注的是,美國石油業(yè)的振興,有助于降低其國內能源成本,使其在保持技術優(yōu)勢的同時,逐漸形成制造成本優(yōu)勢,促進制造業(yè)加速回流。
(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