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Business Insider文章,上半年國際油價已經(jīng)暴漲了33%,這讓一些市場人士開始認為國際原油脆弱的價格已經(jīng)成了過去的事情。然而,許多專家仍然在不斷地提起由于石油供給突然減少而導致的國際油價上漲,尤其是尼日利亞和加拿大產(chǎn)油量的大幅下跌。這一因素成了國際油價上漲的主要因素。
然而有一些人把目光悄悄地從所謂的推動油價上漲的主要原因移到了另外一個因素之上:中國超出預期的石油需求。中國對原油的需求量非常大,中國在過去6個月內(nèi)購買了大量的石油,而且數(shù)量遠遠超過了許多看漲石油價格分析師的預期。
美國能源署(EIA)2016年7月份公布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原油價格的上漲主要原因并不是來自于供給量的下跌,而是來自于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長。美國能源署把2016年上半年原油需求的預期上調(diào)幅度每天40萬桶。有一點非常重要,需要注意,目前石油所有的供給量包括沒有預料的產(chǎn)量大幅下滑。由于中國正在進行石油戰(zhàn)略儲備,中國目前石油夠買量在8000-12000萬桶之間。然而,今年年初,中國也利用國際油價偏低的時機,大量購買原油。
根據(jù)我的計算,今年中國已經(jīng)存儲了1.35億桶石油,比去年全年存儲的總量高出了3000萬桶。在今年2月份和4月份中國已經(jīng)購買了很多原油。今年4月份布倫特原油價格的大幅上漲就說明了這一點。但是這種購買布倫特原油的的方式是不可能持續(xù)的。因為中國的石油儲備空間總有一天會填滿的。
在看漲石油價格的分析師看來,目前全球成品油在全球的儲量也是過剩的。石油精煉廠已經(jīng)把原油過剩轉(zhuǎn)化成了成品油供給過剩。美國汽油需求量和全球柴油需求量并沒有減少全球成品油的庫存量。目前全球石油的庫存量創(chuàng)7年新高,美國、阿聯(lián)酋、日本以及新加坡成品油的庫存量徘徊在10.6億桶,同比上漲了6%以上。
自2015年冬天以來,我們已經(jīng)見證了原油精煉廠運營的狀況。為了維持正常的利潤,精煉廠不得不提高成品油的產(chǎn)量。在過去3個月內(nèi),原油精煉廠在過去3個月內(nèi)生產(chǎn)的汽油量是此前的2倍多。
目前中國進口的原油在緩慢降低。有趣的是,貨運率已經(jīng)降至多年新低,雖然大部分石油是用來存儲的。例如,尼日利亞向中國運送的石油價格是每桶1.75美元,與2015年相比,下降的幅度達到57%,沙特阿拉伯運送到新加坡的石油價格是每桶0.66美元,與2015年相比下降的幅度達到64%。(騰訊財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