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炭需求持續(xù)疲軟
今年以來,受多種不利因素影響,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始終較大,主要宏觀經濟指標整體保持回落態(tài)勢。雖然有關部門接連出臺了一系列穩(wěn)增長措施,但由于政策發(fā)揮作用需要一定期間,三季度整體經濟狀況仍未明顯改善,部分宏觀經濟指標進一步回落。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1-8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9%,較去年同期下降5.6個百分點,較1-6月下降0.5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同比增長3.5,較去年同期驟降9.7個百分點,較1-6月下降1.1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7.5%,較1-6月降幅擴大0.6個百分點,去年同期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3%;工業(yè)增加值同比增長6.3%,較去年同期下降2.2個百分點,與1-6月持平。
經濟狀況遲遲未見明顯改善,基礎能源原材料需求乏力,煤炭主要下游產品產量多數保持下降態(tài)勢,煤炭整體需求形勢持續(xù)疲軟。數據顯示,1-8月,生鐵、粗鋼產量同比分別下降3.2%和2%,較1-6月降幅分別擴大0.9和0.7個百分點;1-8月,水泥、平板玻璃產量同比分別下降5%和8%,與1-6月相比,前者降幅略有收窄,后者降幅則擴大3.8個百分點;1-8月,發(fā)電總量和火電發(fā)電量同比分別增長0.5%和下降2.2%,與1-6月相比,前者增幅縮小0.1個百分點,但由于7、8月份水電發(fā)電量出現連續(xù)下降,火電發(fā)電量降幅縮小1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受出口大幅增長帶動,今年以來,尿素是煤炭主要下游產品中為數不多的產量保持增長的品種,1-8月,尿素產量同比增長6.5%。
二、原煤產量降幅逐步收窄
經濟始終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煤炭需求持續(xù)疲軟,今年以來國內原煤產量同比也連續(xù)回落。但是,在產量連續(xù)回落的同時,我們也發(fā)現,原煤產量同比降幅在逐步收窄。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1-8月,全國累計完成原煤產量24.1億噸,同比下降4.8%,與1-6月相比,降幅收窄1個百分點。其中,7、8月份,受迎峰度夏用煤高峰影響,原煤產量同比降幅分別縮小至3.1%和2.6%。
原煤產量同比降幅逐步收窄,反映出當前煤炭仍然處于被動去產能階段。煤炭產量下降很大程度上只是因為需求下降、價格下滑,部分煤炭企業(yè)被迫降低了開工率,當煤炭需求略有改善的時候,煤炭產量便會很快跟上,最終使煤炭市場持續(xù)承壓,煤炭行業(yè)難以擺脫當前困境。
從主產省區(qū)來看,今年以來山西、內蒙古、陜西三大主產區(qū)原煤產量變化趨勢并不一致,山西和內蒙古原煤產量出現不同程度下降,陜西原煤產量則實現小幅增長。數據顯示,1-7月份,山西、內蒙古分別完成原煤產量5.4億噸和4.6億噸,同比分別下降4.5%和5.7%;陜西完成原煤產量2.6億噸,同比增長2.3%。
三、煤炭進口保持下降趨勢
今年以來,受國內煤炭需求持續(xù)疲軟、煤價持續(xù)走弱以及監(jiān)管力度加強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煤炭進口持續(xù)保持下降趨勢。數據顯示,1-8月,我國累計進口煤及褐煤13859萬噸,同比減少6349萬噸,下降31.3%,月均進口量1733萬噸,同比減少794萬噸。雖然國內煤價走低已經導致了煤炭進口大幅下降,但我國煤炭在國際市場仍然不具備競爭力,今年以來煤炭出口量進一步下降。數據顯示,1-8月,我國累計出口煤及褐煤329萬噸,同比減少64萬噸,下降16.3%。
從分月度進口情況來看,1-6月,受國內煤價持續(xù)下滑等多重因素影響,多數月份煤炭進口量同比降幅均達到30%以上。隨著5月中下旬之后國內煤價逐步止跌企穩(wěn),再加上迎峰度夏用煤高峰臨近,7月份煤炭進口量出現明顯回升,同比降幅迅速降至7.7%;8月份,雖然進口量再度回落,但由于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同比降幅進一步降至7.3%。
從分煤種進口情況來看,煉焦煤和非煉焦煤進口量均呈大幅下降態(tài)勢,只是相對于非煉焦煤來說,煉焦煤降幅相對較小。數據顯示,今年1-7月份,我國累計進口煉焦煤2827萬噸,同比下降21.7%,累計進口非煉焦煤9286萬噸,同比下降36.9%。煉焦煤和非煉焦煤進口量雙雙大幅下降,也從側面反映出今年以來國內煤炭需求整體疲軟。
四、煤企面臨較大庫存壓力
由于煤炭需求整體持續(xù)疲軟,煤炭去產能進程緩慢,煤炭供求寬松局面短期難改,煤炭市場持續(xù)走弱。這種情況下,下游用戶普遍采取低庫存策略,今年以來電力、鋼鐵等主要用煤行業(yè)煤炭庫存均出現明顯下滑。9月10日,全國重點電廠煤炭庫存6690萬噸,較今年年初減少2765萬噸,下降29.2%,較去年同期減少1263萬噸,下降15.9%;另據Mysteel數據顯示,截至9月18日一周,全國50家樣本鋼廠及53家獨立焦化企業(yè)煉焦煤庫存合計824.1萬噸,較今年年初減少367.9萬噸,下降30.9%,較去年同期減少202.9萬噸,下降19.8%。
在終端用戶持續(xù)執(zhí)行低庫存策略的同時,今年以來港口等中轉地庫存也出現了不同程度下降,但是煤炭企業(yè)自身庫存卻始終維持高位,煤炭企業(yè)始終面臨著較大的庫存壓力。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全國國有重點煤礦煤炭庫存合計6393萬噸,僅略低于4月末水平,處于有記錄以來第二高位,較今年年初增加1586萬噸,增長33%,較去年同期增加765萬噸,增長13.6%。
五、煤價整體持續(xù)弱勢下跌
今年以來,盡管原煤產量有所下降,煤炭進口也大幅回落,但是,由于煤炭需求持續(xù)疲軟,且下游用戶持續(xù)執(zhí)行低庫存策略,煤炭供需持續(xù)寬松,整個前三季度煤價整體不斷走低,幾乎沒有出現反彈回升。
秦皇島煤炭網數據顯示,年初以來,除了6月上旬經歷了兩周累計4元的短暫回升之后,其他多數時間環(huán)渤海動力煤價格都在弱勢下跌。截止9月22日一周,環(huán)渤海5500大卡動力煤平均價格降至398元/噸,年初以來已經累計下跌127元,累計跌幅達24.2%。
由于影響因素大致相同,今年前三季度,不單單是動力煤價格,各煤種價格整體均在持續(xù)弱勢下跌。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數據顯示,截至9月21日一周,太原動力煤交易價格指數、太原煉焦煤交易價格指數、太原噴吹煤交易價格指數和太原化工煤交易價格指數分別為60.24點、60.51點、72.96點和105.46點,年初以來分別累計下跌25.1%、18.2%、15.9%和10.0%。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除了動力煤交易價格指數在6月上旬經歷一周短暫回升之外,其他各煤種交易價格指數均未出現過反彈回升。
四季度煤炭市場展望
一、煤炭需求難改疲軟態(tài)勢
四季度,將逐步進入冬季取暖用煤高峰,與前期相比,電力、熱力等終端用戶煤炭采購需求整體可能會小幅回升。但即便如此,預計煤炭需求整體仍難改變疲軟態(tài)勢。
一方面,短期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煤炭需求將繼續(xù)受到抑制。雖然今年以來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穩(wěn)增長措施,但是由于中國經濟當前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階段,短期經濟仍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8月中國制造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數(官方PMI)為49.7%,為今年3月以來首次跌破榮枯線。9月財新中國制造業(yè)采購經理人指數(財新PMI)初值為47%,跌至六年多來低點。官方PMI和財新PMI雙雙跌破50%榮枯線,意味著制造業(yè)整體持續(xù)萎縮,能源、原材料需求將受到抑制。另外,作為多年來拉動經濟增長重要引擎的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增長日漸乏力。1-8月,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增速降至3.5%,創(chuàng)下1998年以來同期新低。同時,作為房地產投資重要先行指標的土地購置面積和房屋新開工面積持續(xù)大幅下降。1-8月,二者分別同比下降32.1%和16.8%,降幅較去年同期分別擴大28.9和6.3個百分點。土地購置面積和房屋新開工面積持續(xù)大幅下降意味著未來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增速將會進一步下降,直至絕對投資額下降。雖然今年以來基建投資保持了較快增長勢頭,但是由于基建投資規(guī)模不及房地產,前者的較快增長很難抵消后者下降給鋼材、水泥等建材需求帶來的負面影響。短期內鋼材、水泥產量或將繼續(xù)保持下降態(tài)勢,煤炭需求也將繼續(xù)受到制約。
另一方面,替代能源快速發(fā)展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煤炭需求。近年來,隨著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穩(wěn)步推進,水電、風電、核電、光伏等可再生或清潔能源快速發(fā)展,已經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煤炭消費。除了以上清潔或可再生能源之外,作為政府極力推動發(fā)展的低碳能源,天然氣也將逐步對煤炭形成更多替代。2014年末,全國燃氣發(fā)電裝機容量達到5567萬千萬,同比增長28.5%,2015年末,全國燃氣發(fā)電裝機容量有望超過7000萬千瓦。之前,因為氣價原因,燃氣機組的經濟型較差,總體出力水平較低。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燃氣供求寬松日漸明顯,外加國際市場油氣價格大幅回落,國內氣價下調預期日漸強烈,不出意外,9-10月份,有關部門將下調國內燃氣價格。在環(huán)保力度不斷加大、天然氣供求相對寬松以及氣價下調的情況下,特別是在迎峰度冬期間,燃氣機組出力有望增加,并對燃煤發(fā)電形成一定替代,進而抑制煤炭需求。
二、煤炭產量延續(xù)小幅回落
由于過去十多年國內煤炭需求快速增長,煤價不斷走高,眾多新建煤炭項目紛紛上馬。但是,許多新建煤炭項目還未來得及投產,中國經濟發(fā)展便進入了新常態(tài),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能源需求強度減弱,最近兩年煤炭需求甚至出現了不同程度下降,最終導致國內煤炭產能嚴重過剩。
近兩年,在國內煤炭產能嚴重過剩,煤炭行業(yè)深陷困境的情況下,雖然相關部門也在加大力度淘汰落后煤炭產能,有關部門也多次發(fā)文要求加大生產監(jiān)管力度,遏制違法違規(guī)、超能力和不安全生產,但是,由于過剩產能退出機制不健全,再加上大量國有煤炭企業(yè)經營靈活性較差,對市場反應較為遲鈍,煤炭產能嚴重過剩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變。
今年以來,國內原煤產量出現了進一步下降,這主要是因為煤炭需求低迷,庫存高企,銷售難度增加,隨著煤價不斷下跌,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陷入虧損,部分煤炭企業(yè)采取了限產或臨時停產措施。如果煤炭需求增加,煤市出現好轉,煤價出現回升,這些臨時停產或減產的礦井能夠很快恢復產量,導致市場供應增加。
也就是說,短期內煤炭產量會隨著需求變化隨時增加?紤]到四季度會逐步進入冬季取暖用煤高峰,煤炭需求,特別是動力煤需求可能會季節(jié)性回升,預計四季度煤炭產量也會較前三季度有所增加。但是,由于煤炭需求整體持續(xù)疲軟,預計煤炭產量也很難大幅增加,同比料將延續(xù)小幅回落態(tài)勢。
三、煤炭進口或會小幅回升
展望四季度,受國內煤炭需求整體疲軟、國內煤價持續(xù)低位運行以及加強進口監(jiān)管等因素影響,我國煤炭進口可能會繼續(xù)受到抑制,同比很可能會繼續(xù)保持回落態(tài)勢。但是,由于四季度將逐步進入冬季用煤高峰,部分終端用戶煤炭采購需求會有所增加,再加上國內煤價進一步下跌的空間縮小,進口煤的市場風險降低,因此,與今年前期相比,月均煤炭進口量不排除會出現小幅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8月中旬,中國人民銀行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導致人民幣出現短期較大幅度下跌。受此影響,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口煤成本相對提高,有觀點認為進口煤或將進一步受到抑制。
實際情況是,由于較長時間以來國內外煤炭市場整體持續(xù)供求寬松,國內煤炭需求持續(xù)疲軟,人民幣貶值并未有效提振國內煤價,8月份以來國內煤價仍然延續(xù)弱勢運行態(tài)勢。在國內煤價仍然延續(xù)弱勢的情況下,由于人民幣貶值之后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口煤成本相對提高,國內用戶和貿易商從事煤炭進口的觀望態(tài)勢加重,國際市場以美元計價的煤價均被迫出現了不同程度回落。比如,7月底澳大利亞5500大卡動力煤離岸價多數還在44美元以上(噸價,下同),而8月底已經有接近42美元的報價;8月份匯改前,澳大利亞風景礦硬焦煤中國北方港口到岸價還在94美元左右,到了8月底已經降至90美元左右。
考慮到人民幣不存在持續(xù)貶值基礎,未來短期市場預期有望逐步恢復穩(wěn)定。再加上8月份人民幣貶值之后,國際市場美元計價的煤價也出現了相應的回調,目前進口煤相對于國產煤的價格優(yōu)勢并沒有太大改變。因此,預計人民幣貶值在對9月份煤炭進口產生一定短期影響之后,對后續(xù)月份進口煤的影響將日漸轉弱,10月份之后煤炭進口量有望重回今年以來的“正常”水平。11月份開始,各地將陸續(xù)進入冬季用電用煤高峰,為了準備迎峰度冬,預計部分終端用戶和貿易商的進口煤采購力度將再度有所加強,11、12月煤炭進口量可能會再度小幅回升。
綜合來看,預計四季度月均煤炭進口量不大會低于今年前期的平均水平,全年煤炭進口量有望達到2.1億噸左右。
四、煤價或將持續(xù)低位徘徊
雖然經過長期下跌之后,當前煤價已經處于一個較低水平,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已經陷入虧損。但是,由于煤炭需求持續(xù)低迷,過剩煤炭產能遲遲不能得到有效化解,煤價低位徘徊或將成為常態(tài)。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當前煤價已經很低,但煤炭行業(yè)尚未出現全行業(yè)虧損,仍有部分資源優(yōu)、成本低的煤企或礦井能夠盈利。在煤炭整體供過于求的情況下,這些企業(yè)的成本或許才是煤價的最終底線。因此,預計短期內煤價仍將是易跌難漲。即便因為短期需求增加導致煤價回升,產量的隨之快速釋放也會抑制煤價上漲,如果供需再度失衡甚至會促使煤價進一步下跌。
總而言之,低位徘徊應該是四季度煤價走勢主基調。在需求整體仍然疲軟,過剩產能沒有得到有效化解之前,不要奢望煤價出現大幅上漲,因為大幅上漲之后可能是更深的下跌。(憶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