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改委能源研究所近日發(fā)布《行業(yè)部門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研究》報告顯示,到2030年,高煤耗行業(yè)中電力部門下降潛力最大,占屆時全國煤炭下降潛力的50.3%,現代煤化工部門下降潛力次之,占全國下降潛力的14%。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發(fā)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田智宇表示,行業(yè)控煤的關鍵在于工業(yè)轉型升級,實現增加值增長和產量增長的脫鉤。
據國家發(fā)改委于去年底發(fā)布的《重點地區(qū)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管理暫行辦法》,到2017年,北京市煤炭消費量將比2012年減少1300萬噸,天津市減少1000萬噸,河北省減少4000萬噸,山東省減少2000萬噸。
上述報告顯示,如果按照目前的情況估算,預計煤炭消費將到2030年左右達到48.2億噸原煤的峰值水平。如果將時間軸拉長到2050年,煤炭消費量將在42.6億噸原煤,比2010年水平高出三分之一左右。
控制化石能源消費,一方面是治理霧霾,另一方面則是出于氣候變暖的考慮。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煤炭占比超過60%,自然成為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的眾矢之的。
上述報告認為,如果控制得當,煤炭消費的峰值將在2020年提前到來,峰值水平也只有40.6億噸原煤,到2030年這個數字就會下降到37億噸左右,相當于不控制情況下的四分之三。經過20年的發(fā)展到2050年,煤炭消費將下降至23.5億噸原煤,相當于2020年峰值水平的58%,比2014年的數字還低12.1億噸。
根據去年發(fā)布的《能源發(fā)展戰(zhàn)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到202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要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左右,其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比重為62%,比“十二五”末的65%有所下降。
“節(jié)能50%還是經濟結構的轉變。”楊富強介紹,我國煤炭消費90%以上集中在電力、鋼鐵、煤化工、水泥、建筑、建材等工業(yè)領域,這些領域具有巨大的減煤、壓煤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行業(yè)多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也是各地方政府調整經濟結構中著力控制的部門。報告預測,在控制情況下,上述行業(yè)的煤炭消費量均將出現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