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生物燃料乙醇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29日在廣州舉行。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穎在會上呼吁,中國控制和減少燃煤消耗總量刻不容緩,尤其是廣東,更要大力發(fā)展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據省發(fā)改委副主任吳道聞透露,廣東首個燃料乙醇項目“湛江15萬噸/年木薯燃料乙醇項目”已開工建設,預計明年9月投產,預計年產燃料乙醇15萬噸,主要面向粵西四市供應。
廣東90%以上資源靠外省或進口
省發(fā)改委副主任吳道聞首先談及廣東能源困境:1億多人口的經濟大省,去年地區(qū)生產總值達6 .23萬億元,占全國的10 .9%,全年能源消費總量達3.02億噸標準煤,全省社會用電量4830億千瓦時。但同時,廣東是能源資源小省,90%以上資源靠外省調入或進口解決。廣東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煤油占比超過70%,“加快發(fā)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廣東能源結構調整優(yōu)化的戰(zhàn)略舉措。”
吳道聞還介紹了廣東2013年新能源方面進展。廣東首個燃料乙醇項目“湛江15萬噸/年木薯燃料乙醇項目”已獲國家核準,預計明年9月建成投產,一期投資額10億元。據了解,燃料乙醇可以按10%的比例與其他汽油原料調和形成乙醇汽油,進入加油站銷售,屆時可實現粵西四地市車用乙醇汽油全覆蓋銷售。
多個部門聯合調查土壤污染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原定出席研討會,但臨時因重要會議未能趕來廣州。他的助理、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白德朗發(fā)言時說,我國約1/5耕地受重金屬污染,其中鎘污染耕地涉及11個省25個地區(qū)。全國每年受重金屬污染的糧食約有1200萬噸,因此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數百億元人民幣“廣東的土壤污染面積在12%左右。”
隨后,南都記者就此向省農業(yè)環(huán)保與農村能源總站副站長饒國良求證。饒國良說,農業(yè)部門還沒有全省土壤污染的精確數據,去年剛開始一項新土壤污染調查,共采集5萬個樣本,檢測還沒做完,不好評價。而省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土壤研究所所長李芳柏介紹,“全國每年1200萬噸糧食重金屬污染”、“廣東12%土壤污染”兩個數據是業(yè)內論文的陳年舊數,廣東多個部門正聯合調查全省土壤污染情況,更準確詳細數據或要等明年公布。
鎘大米其實可以變廢為寶
白德朗介紹,每年1200萬噸重金屬污染的糧食若沒出路,難免有流向餐桌的可能,鎘大米其實可以變廢為寶,“目前國內燃料乙醇技術較成熟,中國古代就有用糧食釀酒的歷史。如果讓新能源企業(yè)收購鎘大米用于生產燃料乙醇,對農戶、企業(yè)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據其稱,部分品種的超級稻對土壤中重金屬吸附能力極強,未來將超級稻在受污染土地種植,還可以幫助廣東修復受污染的土壤,節(jié)約大量土壤修復資金。他現場向廣東新能源企業(yè)拋出繡球,“我們愿意與生物燃料乙醇企業(yè)密切合作,不斷改良對抗重金屬的超級雜交稻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