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推進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電信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huán)節(jié)價格。專家預計2014年能源領域的改革將以價格改革為突破油、氣、電、水定價機制將向市場化加速推進而備受關注的原油進口權放開也有望取得進展。
具體來說2014年成品油定價機制將進一步完善定價將更多考慮國內因素;天然氣價格也有望理順階梯氣價或全面推開;階梯水價也將在全國范圍進一步擴大;而電力價格的改革則將以“放開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管住中間輸配電價”為基本方向。另外對原油進口權的放開其大方向是形成完全放開的競爭性市場但就目前而言則需要分步有序進行防止一哄而上。
成品油定價:更多反映國內供求
國內現行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于2009年實施此間經歷多次完善最近一次在2013年3月完善后的定價機制使得國內油價與國際價格的聯動更為緊密調價更為及時、頻繁和透明。截至目前2013年國內油價經歷七升八降共15次調整汽柴油價格整體基本持平。
但是國內市場上受需求面持續(xù)低迷的影響成品油市場整體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而油價卻一直與國際油價震蕩起伏與國內市場基本“脫節(jié)”。
有專家預計下一步油價形成機制的改革將更多考慮國內因素同時建立起能夠反映國內市場供需情況的原油期貨市場將為這一步改革提供條件。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zhàn)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也認為目前的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主要是與國際原油掛鉤這不是完全的市場化真正的市場化是要反映國內市場供需情況的定價方式。
發(fā)改委價格司副巡視員郭劍英日前表示隨著國內成品油市場經營體制的改革特別是市場競爭的形成成品油的價格可以完全放開交給市場。屆時油價的調整可能會更加頻繁并成為一種習慣性的狀態(tài)。
天然氣:理順進口氣定價通道階梯氣價或全國推開
天然氣價格方面隨著我國霧霾問題日益突出加大清潔能源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青睞天然氣無疑是其中最有潛力的品種之一。郭劍英表示面對快速增長的天然氣需求須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來滿足需要。而要用好國際市場價格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國天然氣價格總體偏低企業(yè)進口天然氣動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天然氣進口。
據了解“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最近幾年在國際市場上進口的天然氣價格普遍較高基本維持在15-20美元/百萬英熱左右折算到中國是3.3-4.3元/立方米。即便從緬甸以9美元/百萬英熱的價格進口管道天然氣到邊境折合起來也會達到3元/立方米。這個進口價加上國內管輸價格和國內目前1.95元/立方米的平均門站價格相比依然高出很多。專家預計未來天然氣價格依然有上漲空間。
除了漲價之外如何有效利用天然氣資源也將是未來改革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專家認為天然氣定價必將實行階梯化2014年有望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目前國內已經實施居民生活用氣階梯氣價的有河南、云南、遼寧、黑龍江、湖南、江蘇、廣西、廣東等地。
卓創(chuàng)資訊天然氣分析師王曉坤稱通過階梯氣價把部分虧損或者補貼壓力轉移到下游對上游來說壓力可能會減小有助于上游更多發(fā)展天然氣進口、進行非常規(guī)天然氣開采等工作進一步提高國內資源供應量。
水價:階梯價格促節(jié)約意識
水資源是我國最短缺的資源之一。郭劍英表示需要采取各種措施來提高全社會的節(jié)水意識和節(jié)水能力其中價格杠桿將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方面總的思路還是在穩(wěn)定居民水價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水資源的價格。
郭劍英表示要建立階梯水價制度以提高經營者和居民的節(jié)水意識。目前已有50%的城市實施了階梯水價而且也起到很好的效果下一步將在全國全面推行居民階梯水價制度。
此外專家建議我國還可以探索其他的一些定價方式比如兩部制水價、季節(jié)差價等促進節(jié)約用水的辦法。
電價:放開兩頭管住中間
由于電力體制自身的一些問題很多已經頒布的政策無法順利實施導致我國電力市場改革一直被認為處于停滯狀態(tài)也成為資源領域改革的難點。
“從2002年電力改革啟動至今電力行業(yè)未見實質性變化。”國家發(fā)改委經濟所所長劉樹杰坦言。他表示電力行業(yè)是一個整體電價改革與電力體制的改革密不可分撇開電力體制來談電價改革是不現實的。因此要加快電價改革就必須完善頂層設計具體到電力布局、競爭性主體分配、電力市場交易模式等等一系列問題。
劉樹杰說電力市場改革關鍵是要培育競爭性電力市場而目前售電側和用戶側的電價都沒有形成充分競爭所以無法形成市場化的定價。
對此王震表示銷售電價正在推進階梯化因此在保障居民、農業(yè)、公共機構的最低用電需求下可采取“放開兩頭、管住中間”的模式即放開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管住中間的輸配電定價。
原油進口權放開可期打開市場應分步有序
作為加快我國石油行業(yè)市場化、引入多元化競爭的關鍵一步取消原油進口限制一直為業(yè)內關注。
由于我國對原油進口企業(yè)資質設置的門檻過高加上“排產證明”以及“路運證”等通行證的阻礙致使國內地方煉化企業(yè)在獲取原油方面異常困難。數據顯示自2009年以來我國原油年進口量超過2億噸到2012年達到2 .71億噸。與龐大的進口量相比非國營進口原油配額僅占10%(不考慮配額實際使用量的情況)。
中國石油流通協會、工商聯石油業(yè)商會長期以來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呼吁打破原油進口實際通過“兩桶油”代替國家統一配置管理的規(guī)定。
據了解目前商務部、能源局已經和相關國有石油公司、民營公司以及協會商討此事開放原油進口權的大方向基本確定。有關部門還下發(fā)了原油、成品油非國營貿易進口企業(yè)資質申請條件、申報材料和申請程序的征求意見稿。
但是鑒于過度放開曾導致我國在國際鐵礦石市場上多頭對外、無序競爭的亂局業(yè)內人士認為眼下原油進口權限不會完全放開原油進口限制只會有條件地“一步一步”松綁先是真正有競爭力的民營資本獲準自主進口原油當市場成熟之后才會考慮全面放開。(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