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我國催化裂化工程技術的奠基人,曾與煉油工業(yè)的多項“共和國第一”息息相關。曾兩度進入煤制油領域,耄耋之年又指導攻克了煤制烯烴的世界性難題,演繹了一位老兵新傳的傳奇。潛心石油替代能源戰(zhàn)略研究,擔負了國家新建煤制油、煤化工項目的技術把關。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宋陽
20世紀90年代,面對我國石油資源不足,原油對外進口依存度逐年遞增的現實,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默默地開始關注國家能源戰(zhàn)略問題。作為中國國際咨詢公司顧問和知名技術專家,他先后參加了神華集團、寧煤集團、中科院太原煤化所、兗州煤業(yè)集團等多個煤制油和煤制烯烴項目預可研、可行性研究評審,成果鑒定和技術評審,積極為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yè)獻計獻策,有力地促進了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的煤制油和煤制烯烴技術的開發(fā)。
對于我國的煤化工技術以及煤化工現狀,陳俊武院士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近日,中國經濟導報在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專訪了已有90歲高齡的中科院院士陳俊武。
中國經濟導報:國際低油價可能還要持續(xù)一段時間,我國煤化工現在遇冷,我國能源戰(zhàn)略是否需要調整?
陳俊武:在國際上像中國這樣仍然以煤為主要能源的國家太少了,德國等許多國家甚至已經不用煤,石油、天然氣這樣的能源占主要地位,再加上風能、太陽能、核能,當然核能現在還有些爭議。
美國以前也多用煤發(fā)電,現在因為天然氣比較多,把煤逐漸解放、替代了。但是中國沒有那么多天然氣,雖然有可再生能源發(fā)電,但只能替代20%或者30%。所以,中國以煤為主尤其是靠煤發(fā)電起碼還得延續(xù)100年,200年也有可能。
中國經濟導報:燒煤會產生很多問題,現在全國各地出現霧霾天氣,很多人歸結于燒煤,當然還有汽車尾氣排放。如何解決燒煤產生的問題?
陳俊武:燒煤的確會產生很多問題,但富煤、少油的自然稟賦又注定我國不能不讓人燒煤。事實上煤發(fā)電是可行的,但是需要脫硫、脫硝,回收排放的二氧化碳,處理污染。煤的清潔燃燒在國外是一個很早的課題。
中國經濟導報:煤化工就是煤清潔化利用的重要手段?
陳俊武:我國煤的用量很大,其中直接燃燒占到9/10;煤化工用量很少,只有1/10。煤化工又分為傳統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傳統煤化工是煤制成化肥,煤焦化后做成電石、乙炔;新型煤化工則是將煤制成甲醇(一碳化工),然后以甲醇為中心和起點,做成二碳化工乙烯、三碳化工丙烯,然后制成更多產品。傳統煤化工國內已經有很多項目,產品質量不佳、效益不好、環(huán)保也有問題。傳統煤化工正在向新型煤化工過渡。新型煤化工目前投資很大、規(guī)模很小、有的工藝還不成熟,工藝成熟的也就有MTO、MTP?梢哉f,新型煤化工還在起步階段,雖然方案很多,但都處在實驗階段,大量推廣得不多。
中國經濟導報:我國的煤化工技術在國際上居于什么水平?
陳俊武:我們近10幾年來才開始重點開發(fā)新型煤化工,以前都是傳統煤化工,或者引進一些國外技術,沒有自己的東西。但是新型煤化工這些年在中國搞得不錯。我們做了很多研究、建設了很多裝置,有的裝置規(guī)模還比較大。中國這方面發(fā)展很好,國外并沒有這些,因為他們多是用天然氣。天然氣很簡單,甲烷很容易就可以變成很多東西。新型煤化工則很復雜,人家不需要過多研究,我們則因為自然稟賦的問題必須研究。
中國經濟導報:既然煤化工是我國能源替代的一個重要方向,為什么國家現在嚴格限制煤化工項目上馬?
陳俊武:中國人習慣于盲目競爭。現在煤多了,國家要限制發(fā)展、減產能。一些煤炭企業(yè)覺得把煤礦關了可惜,想為煤炭找一條出路。一聽說有煤化工,覺得把煤炭變成煤化工原料,需要削減的產能就可以不用削減,可以解決燃眉之急。他們因為只是要處理自己的煤炭資源,對化工市場不了解,所以往往隨便找個煤化工項目,但市場不是這么簡單。剛開始中國市場比較粗放,煤化工產品甚至石油產品沒有那么多,只要生產出來就可以用,品種、牌號都不需要太講究,F在市場過剩,煤化工產品需要提高檔次,企業(yè)需要建設一系列工藝裝置和環(huán)保設施,還得考慮產品怎么升級,不能是初級的聚烯烴。煤礦礦主就無能為力了,也拿不出那么多錢來。
中國經濟導報:現在煤化工產品大多是大路貨、市場競爭又比較無序,那么應該怎么推動煤化工發(fā)展?
陳俊武:現在我們先要把技術搞起來,做戰(zhàn)略性的技術儲備,不是馬上就用,F在很多人認為,搞了煤化工技術就能賣出去、就能建廠,就可大量推廣。這不是我們的初衷。如煤制油技術,雖然現在成本很高,但必須得儲備有這個技術。萬一打仗,我國石油資源只能解決自己需求的30%,需要煤制油作為國家戰(zhàn)略性能源替代。
中國經濟導報:煤化工技術如煤制油雖然目前是作為儲備技術而存在,但有沒有可能在某一天取得突破,變得比較經濟,從而大量推廣應用?
陳俊武:這個不是太容易。雖然我們的技術在不斷進步,但是國際上以煤炭為原料開展煤化工利用的國家很有限,已經不大搞煤化工研究。只有中國一家為了我們的稟賦資源在研究,所以競爭的程度不夠,成本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