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煤”把火箭送上天或將成為現實。近日,神華集團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宣布,使用煤基燃料的火箭發(fā)動機整機熱試車獲得成功。這種“煤基燃料”就是煤直接液化生產的煤制油產品。
我國為何要探索煤制油?煤制油技術進展如何?發(fā)展還要邁幾道坎?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探訪了全國最大的煤制油基地——神華集團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
有石油,為何要發(fā)展煤制油?
一邊投入的是黑黑的煤,一邊產出的是無色透明的油品。在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每天可將6000噸煤炭,直接液化轉化為油品。
煤制油,是以煤炭為原料制取汽油、柴油、液化氣的技術。據了解,煤制油主要有間接液化和直接液化兩種方式。前者是先將煤進行氣化,再通過高溫、高壓以及催化劑作用合成有關油品或化工產品;后者是煤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的作用下,通過加氫直接轉化為液體油品。
“神華鄂爾多斯煤直接液化項目,是我國目前為止規(guī)模最大的煤制油項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yè)化、商業(yè)化的煤直接液化項目。”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黨委書記楊占軍介紹,項目成品油年產能108萬噸,產品可用在運輸、發(fā)電、工程機械、塑料化工、紡織服裝等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
不少公眾會問:既然有石油,為何還要發(fā)展煤制油?
“我國的資源稟賦是富煤、貧油、少氣,在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60%的背景下,利用豐富的煤炭資源適度發(fā)展煤制油生產石油替代品,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戰(zhàn)略考量。”神華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總經理張傳江說。
從經濟價值上看,張傳江介紹,按照神華煤直接液化項目3.5噸煤產出一噸油計算,目前1000元出頭的煤炭價值,轉化成柴油可以達到5000多元,附加值大大提升。同時,煤制油也是當前我國煤炭清潔高效轉化和綜合利用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