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生物制氫部于2008年正式籌建,設計年產液氨12萬噸及同時每小時生產氫氣25000標準立方米。“為什么上甲醇系統(tǒng)?”制氫部總經理于海深介紹,最初生產氫氣是為了給化工醇項目及金寶特公司配套,2012年6月的時候開始生產,但后來因化工醇項目停建,金寶特公司停產,氫氣需求中斷。如果單純生產液氨,生產負荷太低,液氨成本高。2014年6月,制氫裝置就停產了。
為了盤活近8億元的制氫系統(tǒng),大成生物科技公司對市場進行調研,覺得甲醇這個項目比較可行,市場前景比較好。特別是近年來MTO技術的發(fā)展,甲醇制烯烴行業(yè)快速發(fā)展,生產一噸烯烴需要2.8噸甲醇,消耗掉大量的甲醇。
于是2016年,大成生物科技決定上一套16.5萬噸甲醇裝置,建成后年產6萬噸液氨以及16.5萬噸精甲醇產品。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做甲醛,甲酸甲酯,MTBE,尿醛樹脂,丙烯酸酯等傳統(tǒng)產品。
該項目總投資2.4億元,目前進展順利,預計5月末開始打樁,明年8月建成投產。該項目投產后,能夠大幅降低氫氣的生產成本,盤活興隆山園區(qū)近8億元制氫工段閑置資產。
大成生物科技公司在建16.5萬噸甲醇的同時對老系統(tǒng)進一步挖潛。“我們對老系統(tǒng)進行了改造,因為老系統(tǒng)是兩臺氣化爐,沒有備爐。而三個月左右就得給氣化爐換一次噴嘴,這樣就得停下來,就剩一臺氣化爐生產了。”于海深說,通過上第三臺氣化爐和采取新的改造,使產氣量從55000標立每小時提高的61000標立每小時氫氣,進一步提高空分裝置以及整套裝置的利用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
同時,還建立了甲烷尾氣回收系統(tǒng),把系統(tǒng)內產生的有熱值的尾氣都收回來,一部分用作氣化爐烘爐,一部分作為電站的熱源,進一步增加整體經濟效益。并且對產品結構進行優(yōu)化,使產品方案更加靈活,可以在液氨產品和甲醇產品之間,根據(jù)市場情況進行產量調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