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內(nèi)甲醇市場除了價格上漲較多之外最大的“亮點”就是5—7月進口量突增。我國的甲醇進口量主要來自中東和東南亞地區(qū),從國家來看主要是伊朗、沙特、卡塔爾、馬來西亞、巴林和印尼等。2015年,我國從美國進口甲醇0.02萬噸,從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下簡稱特多)全年進口甲醇0.05萬噸。2016年以來我國甲醇月度進口量從以往的平均40萬—50萬噸突增至90萬噸左右。從進口量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2016年5月我國從美國進口量達到10萬噸,6月和7月從特多進口甲醇分別為14.85萬噸和9.6萬噸,單月進口量直逼進口量排名第二的沙特。2016年1—10月從美國和特多進口甲醇總量分別為24.2萬噸和54.4萬噸。為什么美國和特多的甲醇大量流入中國呢?
一是從價格分析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端倪。全球甲醇價格主要有CFR中國主港、CFR東南亞、美國海灣FOB和鹿特丹FOB報價。長周期來看這幾個價格走勢基本一致,不過階段性的價差異常通常會引發(fā)國內(nèi)進出口量和價格的異常波動。

2013年,東南亞甲醇裝置問題造成該地區(qū)甲醇短缺,CFR東南亞與CFR中國的價差一度高達130美元/噸,兩地的運費為30—50美元/噸,出口和轉口利潤豐富,我國甲醇出口量突增,同時我國新型下游甲醇制烯烴項目開工使甲醇需求增加,造成甲醇的超級大行情。而今年甲醇進口量異動主要是什么原因引發(fā)的呢?2015年年末,美國海灣FOB價格就一直弱勢下跌,最低跌至135美元/噸,中國CFR價差與美國海灣FOB價差從2015年年底開始擴大,從倒掛70美元/噸至升水70美元/噸,時間從2016年1月底持續(xù)至3月底,致使中國從美國和特多的進口量從3月開始增加,5月達到最高值,美國到中國的船航程大概45天,與價差的時間也基本吻合。CFR中國主港與美國海灣FOB價差從4月開始不斷下跌,近期更是倒掛明顯,至44美元/噸,主要是由于美國甲醇裝置故障造成價格抬升,同時我國的進口量也減少,10月進口量下降至58.8萬噸。

圖為CFR中國主港與美國海灣FOB價差
二是從全球各個國家的甲醇產(chǎn)能投放中可以看到美洲甲醇價格下滑的原因,不過裝置的階段性動態(tài)對價格影響也較大。2015年,全球甲醇產(chǎn)能達到12211萬噸,增速8%,其中亞太地區(qū)7848萬噸,歐洲、中東和非洲共2762萬噸,美洲地區(qū)1600萬噸。分國家來看,甲醇產(chǎn)能排名前十的國家分別是中國、沙特、特多、俄羅斯、伊朗、美國、新西蘭、委內(nèi)瑞拉、馬來西亞和阿曼,中國產(chǎn)能達到7124萬噸,占據(jù)全球的58.3%。2015年僅中國、美國和阿塞拜疆有新增產(chǎn)能,分別增加660萬噸、241萬噸和40萬噸。2015年美國的甲醇產(chǎn)能為521萬噸,產(chǎn)能體量不大不過增幅較大,2015年美國新增產(chǎn)能較多是今年美國甲醇價格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美國的甲醇裝置主要在得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其中包括梅賽尼斯從智利遷往路易斯安那州Geismar的兩套共200萬噸裝置(分別在2015年年初和年末投產(chǎn));OCI公司在得克薩斯州Beaumont的90萬噸裝置(其中75萬噸2004年閑置,2013年重啟);利安德巴塞爾工業(yè)公司在得克薩斯州Channelview的78萬噸裝置,2004年停產(chǎn)后在2014年重啟;其余幾套產(chǎn)能較小。
另外,特多的甲醇產(chǎn)能在美洲也占據(jù)較大的市場份額,由于其豐富的天然氣資源,甲醇產(chǎn)能較集中。特多甲醇產(chǎn)能共869萬噸,其中梅賽尼斯和甲醇控股有限公司兩家企業(yè)占據(jù)一大半市場。
未來美國和特多的甲醇產(chǎn)能依然呈增加態(tài)勢,2016年以來投產(chǎn)和新建擴建的甲醇工廠“絡繹不絕”。美國南路易斯安那甲醇公司(SLM)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圣詹姆斯教區(qū)新建甲醇裝置180萬噸,塞拉尼斯公司新建130萬噸/年的甲醇裝置,OCI公司擴建175萬噸的甲醇項目,Valero也新建了160萬噸的甲醇項目。同時國外投資在美國、加拿大和特多建廠的項目也不少,西北創(chuàng)新工程公司在美國投資新建320萬噸甲醇產(chǎn)能,我國山東玉皇在美國投資300萬噸甲醇項目,康奈爾和生命人壽在得克薩斯州或路易斯安那州投資建立720萬噸甲醇項目,日本三菱瓦斯、三菱商事和三菱重工與特多天然氣公司達成協(xié)議建立100萬噸的甲醇裝置。未來這些產(chǎn)能投放后,目標市場也主要是中國,我國的進口量將不斷提升或維持高位。
三是甲醇原料端的價格走勢也是影響美洲甲醇價格的重要因素。全球甲醇產(chǎn)能48%采用煤炭作為原料,51%采用天然氣作為原料,煤基甲醇產(chǎn)能主要分布在中國,國外的甲醇均采用天然氣作為原料,產(chǎn)能也基本分布在天然氣資源豐富的中東和美洲部分地區(qū)。頁巖氣革命后,天然氣價格不斷下滑,甲醇利潤抬升是OCI和利安德巴塞爾工業(yè)公司重啟其甲醇裝置的主要原因,也是企業(yè)青睞美洲作為投資甲醇廠的主要原因。
美國NYMEX天然氣期貨價格在2005年和2008年分別達到高點1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和13.39美元/百萬英熱單位,2010年之后基本上在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以下運行,2015年下半年后更是下滑至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之下,2016年3月最低至1.47美元/百萬英熱單位,11月以來從2.7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上漲至3.3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
美國天然氣價格在1.5至4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之間波動,按照目前6.9的匯率折合人民幣相當于天然氣價格在0.35元/立方米至0.93元/立方米之間,折合甲醇成本在900—1400元/噸。而國內(nèi)的天然氣成本均在1.8—3元/立方米,相比國外高出很多,成本也相應較高。目前,美國海灣的FOB價格為327美元/噸,折合人民幣2256元/噸,美國甲醇出口的利潤還是不錯。美國甲醇運至中國的運費在45—60美元/噸,即人民幣310—420元/噸。如果國內(nèi)港口與美國價格有400元/噸以上價差或者高出2300元/噸,對美國生產(chǎn)企業(yè)來說,非常樂意將銷售目標鎖定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