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噸廢渣完全回煉,裝置各項運行參數(shù)正常!”4月初的一天,聽到內操的報告后,連續(xù)奮戰(zhàn)了近一個月的茂名石化煉油分部煤制氫裝置干部員工終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原來,自2000萬噸/年煉油改擴建工程投產(chǎn)后,茂名石化煉油分部每日須外送的浮渣達30噸,處理費用高,且易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如何實現(xiàn)浮渣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成為了頗讓煉油人頭痛的問題。
“任主任,浮渣性質和外觀與煤漿相似,你們是不是可以將收集的浮渣摻配煤漿作為煤制氫裝置的原料‘吃’回去呢?”公司技術部門的專家到煤制氫檢查工作時,給煤制氫車間主任任金成提了一個“金點子”。
“摻配浮渣回煉,裝置變得如此‘重口味’,是否會影響煤漿質量?”任主任心里雖然生出擔憂,但也堅決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治理廢渣的良策:“我們大膽嘗試一下,先進行科學嚴謹?shù)墓I(yè)化試用。”說干就干,任金成帶領車間技術骨干四處調研,反復研究浮渣摻配煤漿的可行性,最終制定出周密的技術改造方案。
今年3月,煤制氫裝置開始污泥浮渣回用技術的生產(chǎn)試用。他們對裝置的流程進行了小改造,利用磨煤機的進料線,將從煉油污水處理場隔油池收集來的20噸浮渣摻配到水煤漿組分中,作為生產(chǎn)原料回煉,進行高溫轉化。
為確保“重口味”下裝置不會出現(xiàn)“消化不良”的情況,攻關小組將浮渣送到水煤漿添加劑廠作評價,并適時改型水煤漿添加劑;密切監(jiān)控裝置運行情況,細致調節(jié)運行參數(shù),成功吞下了這“難以下咽”的20噸浮渣。
“煉油污水浮渣處理技術的成功試用,給了我們足夠的信心,待下一步技改項目正式投用后,每年可為公司降低危廢處理成本近900萬元。”任金成主任興奮地打起了如意算盤,也堅定了創(chuàng)新技術治廢,打造綠色環(huán)保裝置的決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