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燃料,的的確確是新能源,但絕對不是一個新概念。
事實上,從上世紀80年代起,甲醇燃料就在我省開始產業(yè)化推廣工作。“九五”期間,國家科委組織美國福特汽車[微博]公司、麻省理工學院、山西省、中科院、化工部、清華大學等對煤制甲醇做了名為“3E”的“能源、經濟、環(huán)保”生命周期研究,最終的結論是“在中國富煤缺油的地區(qū)發(fā)展甲醇燃料及甲醇汽車是可行的”。然而,30年過去了,甲醇這個山西的“老朋友”卻依然沒有被廣大普通老百姓所接受,原因何在?
試點出臺,方案隱現千億元商機
“山西作為我國的煤炭大省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而在煤炭焦化過程中又有大量的甲醇副產品產生,其經過加工作為車用燃料,不僅在節(jié)能減排方面有著很好的效果,在經濟效益方面與傳統(tǒng)的汽、柴油相比也有著無與倫比的價格優(yōu)勢。”工信部甲醇汽車試點專家組成員、華中科技大學能源專家崔心存在其微博里曾這樣說。
去年年初,國家工信部通過了在我省和上海市實施甲醇汽車試點的方案。盡管對于甲醇汽油的市場供需并沒有一個官方的數據,但輿論對甲醇汽油一直不吝贊美之辭。唱好的出發(fā)點是甲醇汽油的經濟價值和相對環(huán)保的優(yōu)點。
在3月4日召開的第十二屆中國甲醇市場變化趨勢及發(fā)展前景論壇上,一位甲醇貿易商在談及甲醇汽油在我省的市場時,也舉了一個例子來證明甲醇汽油的暢銷:“一家在高速旁的加油站,每個月都需要五、六百噸的甲醇汽油。”
晉中市是我省最先開展甲醇汽車試點的城市,市發(fā)改委副主任朱自強告訴記者,目前我省經過改裝的甲醇燃料汽車大約有5萬輛,其中晉中市大約6000輛。今年2月份,記者還從省經信委獲悉,2014年我省將計劃繼續(xù)推廣6萬臺甲醇車上路。
業(yè)內專家認為,如果我國甲醇汽車的使用量增加到1000萬輛,每輛甲醇汽車的改裝費用為4000元,甲醇燃料的使用增加到1000萬噸,每噸甲醇的售價為2800元,再加上其他相關業(yè)務的產值,整個甲醇汽車的產業(yè)規(guī)模將可達上千億元的產值。到2015年,僅我省的甲醇汽車產業(yè)規(guī)模就將達到80-100億元。
標準缺失,推廣工作遭遇尷尬
面對如此巨大的一塊蛋糕,各行各業(yè)紛紛想來分一杯羹,甲醇汽車的改裝業(yè)就如此。
一個不足成人手掌大的小盒子、一根看似普通的連接線,把它裝在汽車引擎蓋下,這輛車就完成“甲醇變身”了。4月中旬,記者來到山西佳新能源化工實業(yè)有限公司,該公司市場部經理宋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將一輛電噴車改裝成甲醇車只需要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就能完成,并且不破損原車任何線路。因為他們是山西省甲醇汽車定點改裝企業(yè),有政府的補貼,車主購買設備只需支付600元。
不過,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實際上擁有相當的技術含量。宋偉告訴記者,將普通汽車改裝成為甲醇汽車需要加裝特殊設備,但國家沒有相關的技術標準,地方政府和企業(yè)各行其事,生產出的產品質量也參差不齊。
此外,我國目前也沒有甲醇燃料的生產標準,太原一位出租車司機就告訴記者,他就加注過不合格的甲醇燃料,結果發(fā)現對汽車的發(fā)動機損害很嚴重。
“甲醇本身具有很強的腐蝕性,所以,將甲醇加工為車用燃料時需要加入添加劑以中和其腐蝕性。”省新能源汽車領導組辦公室副主任石磊告訴記者,與汽、柴油不同,甲醇燃料目前既沒有統(tǒng)一的生產標準,也沒有權威的監(jiān)管機制,所以,一些企業(yè)或不懂配比,或利益熏心,生產出的甲醇燃料不是缺乏動力就是對汽車有損傷。
由于國標遲遲不出臺,各省市只有起草各自地區(qū)的標準。記者了解到,在我省,由山西華頓實業(yè)有限公司主導起草的《M5、M15車用甲醇汽油》DB14/T92-2013、《車用甲醇汽油組分油》DB14/T178-2013、《M30車用甲醇汽油》DB14/T614-2013三項地方標準完成修訂,并經省質監(jiān)局審查發(fā)布,于2014年1月1日實施。此外,上海、湖北等地都由相關企業(yè)負責起草了自己的地方標準,進行地區(qū)推廣。
然而地區(qū)標準不統(tǒng)一,甲醇汽油的品質也各有差異,讓消費者無法放心地使用甲醇汽油,國標的缺失成為了甲醇汽油推廣的重大阻礙。
3月中旬,國家醇醚專委會副秘書長降連保向媒體表示,《車用甲醇汽油(M15)》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去年就已遞交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油標準化委員會,但是審查會仍未召開,至于今年是否出臺要看石標委的工作進度。
力推背后,各方利益難以平衡
甲醇汽油統(tǒng)一標準為何如此難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yè)內人士坦言:“在中國汽油市場處于一個過剩的情況下,之所以還會有包括甲醇汽油在內的,芳構化汽油、煤制汽油等等的汽油出現,這都緣起于稅收的問題,甲醇汽油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稅收方面分配抗衡的產物。也就是說,中石油、中石化[微博]這些央企的稅收最終進入國庫,跟地方政府沒有什么關系,地方政府支持甲醇汽油的背后,其實是出于可以為其帶來稅收收入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