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病需要看醫(yī)生,土壤生病則需要用新型肥料。"論壇上,有專家用以上比喻闡述了對新型肥料的看法。然而,任何肥料面向市場都必須通過層層檢測,獲得登記后才能出品。面對近幾年噴薄而出的新型肥料,從制作工藝、產品原料等方面都與單質肥、復合肥等有較大不同,因此目前也尚未對每一個細分品類建立國家標準。
對生產企業(yè)來說,沒有標準則意味著無法評估生產的產品能否面世。對此,國家化肥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副主任劉紅芳就肥料的登記做了詳細介紹,并指出有五類新型肥料不予登記,還有一類則屬限制登記范疇。"直接審批的周期為1個月,評審審批周期為6個月。"劉紅芳介紹,當前農業(yè)部水溶肥料有效登記證數量(直接審批產品)為5239個,評審審批產品共計269個。
針對肥料抽查中管理較嚴格的登記證與標簽,劉紅芳則表示,一個肥料登記證允許有一個或多個產品標簽,并且允許在單一養(yǎng)分含量、適宜范圍、使用說明和包裝規(guī)格等方面存在差異。若標簽內容完全相同的,應使用同一種標簽。據了解,肥料在申請登記時,若提交蔬菜、果樹或花卉中每一分類的至少兩種作物田間試驗報告,肥料登記證的適宜作物范圍可標注所試驗作物名稱及分類名稱。
此外,劉紅芳還提醒生產企業(yè)在登記產品時需注意的問題,如肥料登記商品名稱應以登記證為準,企業(yè)不得隨意增減或改動。若變更商品名稱,應與續(xù)展登記和正式登記同步申請,限制頻繁變更。企業(yè)申請商品名稱時,不得使用肥料登記商品名稱限用詞庫名稱,不得使用數字、序列號、外文(進口產品需標注生產國文字作為商品名稱的,以括弧的形式表述在中文商品名稱之后),也不得誤導消費者。
最后,面對越來越多來源多樣、工藝較新的新型肥料登記,劉紅芳提出了以下五類農業(yè)部不予以及一類限制的產品登記議定條款:1、原料組成可能存在潛在使用風險,或尚需對其使用效果進行探究的產品。
2、將普通肥料產品經過簡單工藝混配加工制成的,產品性能沒有明顯的提升,且技術指標不穩(wěn)定的產品。
3、有機水溶肥料沒有完備的有機廢棄物降解生產設備和條件,僅將原料經過簡單工藝混配加工制成的產品。例如申請微量元素水溶肥料造粒的登記產品,主要用于摻混肥料原料。從肥料使用的科學性、安全性考慮,造粒微量元素水溶肥料不予登記。
4、沒有成熟的標準方法,或所提交的檢驗方法無法用于產品質量檢驗合格判定的產品。
5、硒不作為肥料登記證標注的技術指標。
另外,從安全角度考慮,對申請進口的其它有機降解物為原料的產品,應科學評價其生產原料和工藝技術,限制對技術特點不清、養(yǎng)分含量低的產品登記。(王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