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陜西農科化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楊雅民
受年初至今這波降價潮的影響,農戶在化肥上的相對投入量有所增加,因此陜西全省的化肥銷量并未下降,以陜西農科為例,其上半年的銷售量將近40萬噸,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是農資行業(yè)整體利潤下降,不少公司處于保本經營甚至虧損狀態(tài)。在種植結構和耕地面積無明顯變化的情況下,尿素得益于其平均價格下降了500-600元/ 噸,上半年銷售成績最佳;二銨均價下降了200-300元/ 噸,銷售情況和去年持平;復合肥由于其從出廠到到戶整個銷售網絡廠家控制力很強,所以雖然原材料成本大幅度下降,但是售價下跌最不明顯,大約下跌100-200元/ 噸,不過銷量明顯下滑。科技含量低的復合肥很容易配出來農民經過計算后,覺得購買復合肥不合算,于是自己購買原料配兌,對普通復合肥的市場產生沖擊。但是科技含量高的復合肥有其不可替代性,銷售情況尚佳。此外,實力雄厚的大廠家產品價格下跌,沖擊以前以價格為賣點的小廠家產品,這些產品在上半年明顯遇冷,銷量猛跌。
前幾年國內快速發(fā)展的BB肥近兩年發(fā)展勢頭有所減弱,實際上,BB肥在國外特別是美國被普遍應用,前景廣闊。國內的BB肥發(fā)展不應止步于目前的水準,造成目前這種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部分廠家的發(fā)展理念走入誤區(qū)所致。和常規(guī)肥料不同,BB肥生產方式比較簡單,它應該有一定的生產半徑和銷售半徑,一旦超出一定的距離,加上流通成本后,農民會覺得不經濟實惠。BB肥最佳的生產半徑應保持在150公里以內,根據當地的土壤和作物特點等特定的區(qū)域需求配方生產。可是現(xiàn)在有些廠家動輒生產成千上萬噸,既不適合大量配肥,同時也必須長途運輸,和市場需求背道而馳。
陜西農科化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至今已經走過13個年頭,現(xiàn)在正處于第三個五年的發(fā)展平臺上,目前年銷售額逾14億元。從一開始,公司就注重網絡建設,主要出發(fā)點為縮短流通渠道。目前陜西農科已在省內建立15個配送中心,在省外建立兩個配送中心,主要經營進出口業(yè)務等。最初,公司的重點是鄉(xiāng)鎮(zhèn)一級的經銷點,三年前又提出面對村一級的客戶,目前公司網絡建設的目標是化肥進戶。此外,陜西農科還擁有一家復合肥配肥工廠,是農業(yè)部確定的百家定點配肥廠家之一。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陜西農科繼續(xù)保持網絡優(yōu)勢,強化銷售終端建設,同時優(yōu)化和原有國外客戶的關系, 促進公司的健康發(fā)展。(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