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高價時代”也就是指一個商品由于其制造成本上漲、亦或是下游長期供需緊張,使得該商品實現(xiàn)了價格大漲的階段性巨變。而尿素似乎并不具備上述條件。
首先,其供求關系已在之前的侃市場中作過分析,正如表一所示:由于2011年1-9月尿素出口總量只有191萬噸,并基于對四季度出口量的預期,估算年內出口量大概在300萬噸左右。而作為農業(yè)需求,一方面要考慮到去年因價格偏高導致的需求減少對今年采購的影響;另一方面還要參考往年的用量。綜合以上兩個方面后,預計2011年國內農業(yè)需求量應為4800萬噸。最后再加上工業(yè)的500萬噸需求(保守估計),也就得出了5600萬噸的全年國內總需求。
表1:國內尿素需求量統(tǒng)計 單位:萬噸


供應方面則要以全國尿素企業(yè)75%的年均開工率計算,如表2所示:2011年1-9月產量4300萬噸,而2011年10月-2012年2月的產量約為2250萬噸,總供應量則將高達6550萬噸。相比之下,2012年春耕期間,尿素將過剩600-800萬噸。因此,供需不存在緊張的情況。
表二:冬儲及春耕期間供應量統(tǒng)計


其次,成本因素能否助推尿素進入“高價時代”呢?前期我們曾作過尿素成本構成分析:如圖一所示:尿素生產中,76%的成本來自煤炭。因此,統(tǒng)計煤價能更方便的使我們了解尿素成本變化。以近兩年國內煤價對比來看,四季度無煙煤到廠價相差無幾。均保持在1500-1700元/噸的水平。因此可以說,成本無法支撐高價之說。
圖一:尿素成本構成百分比


最后看政策,由于化肥是糧食的“糧食”,從而令糧價與肥價密切相關。而政府為保安定,長年以來均在不遺余力地抑制糧食漲價。由此看來,也必然不會放縱肥價大漲。這期間,無論是利用關稅限制出口還是通過淡季國儲進行調解,無一不在穩(wěn)定肥價。因此,對于春耕期間的尿素價格,仍應保持謹慎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切莫妄斷尿素進入“高價時代”。
綜上所述,本人通過供求、成本等因素否定了尿素“高買高賣”的操作模式。至少在今年來說,尿素底線很難維持在1950元/噸以上。因此,諸如山東、河北等產量大省,尿素出廠價仍有跌破1900元的可能性。相信大家在面對超過心理價位的出廠價時,一定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小提示:盼底有風險,量力早備貨)
(筆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