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字面上看,“美債危機”這個詞可以擴展為——美國債務危機。而且要分為兩個部分看,前半部是美國債務問題,后半部則是因為債務問題所引發(fā)的信任危機。其本身是因果關系。所謂美債,是指由美國聯(lián)邦政府以政府名義借貸,通過財政部下的債券發(fā)行部門發(fā)行的國家債券。其性質類似于中國的國庫券,也可以形容為政府向人民借錢做投資,然后以利息加本金的形式償還,而此次關鍵問題就出在這“一借一還”當中。由于近年以來,美國經濟增速緩慢,導致政府債務違約率不斷增加。據(jù)統(tǒng)計:負債額已從2001年的5.95萬億美元提高到了2011年6月的16.7萬億美元,在這種形式下,勢必要引發(fā)了更嚴重的信任危機。

由于債務違約,美國主權債務評級首次被下調,這將對中國經濟,尤其是進出口方面產生巨大影響。從圖一的美債構成圖中可以看出,中國持有的美債份額已經占到總發(fā)行量的8.1%。如果美國推行第三輪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印鈔機”一旦開啟,美元將會進一步貶值,由此不光會使我國蒙受債務損失,而且在國際貿易方面同樣致中國于不利地位。對于以美元結算的進口產品,會令輸入性通脹壓力增加;而出口也會遇到貿易商薄利或虧損的問題。
從08年歐債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形勢便一蹶不振。其間美國作為經濟的頭號大國,確已對歐洲伸出援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的了歐債危機對世界的影響。但對于此時自身的債務問題似乎只能靠印鈔解決了。從圖二中能清楚的看出,自2010年12月起至2011年8月期間,由于美國執(zhí)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已經從6.66增加到了6.38。而且還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經濟也在忍受著通脹壓力,從圖三可以清楚看出,從去年元月開始,CPI值便在持續(xù)增加,尤其是今年7月竟然達到了6.5%。通脹加劇表面人民幣在境內正在貶值。

尿素出口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尿素生產國,出口量更是逐年遞增。雖然政府在近年來一再出臺相應制尿素出口的政策措施,但就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我們依然看到了703萬噸尿素出口的最高記錄。這諸多成績的背后蘊藏著貿易商的逐利精神。既然談到利潤,老楊也就多說兩句。往年的尿素關稅也有淡旺季之分,旺季執(zhí)行110%的關稅肯定是無門可出,相對7%的淡季關稅也可令貿易商獲利匪淺,正可謂明確禁放。但今年的出口政策卻異常模糊,旺季高關稅無可厚非,眼看進入淡季關稅期,偏偏推出了最低報關價也被稱為保證金,若按470美元/噸的最低報關價操作,就要按超過2100元基準價的公式重新計算出37%的稅率,貌似已經無利可無。
政策只是尿素出口受限的一個因素,而最主要的影響因素還是來自金融市場。由于美債危機引發(fā)美元的進一步貶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自然也會提高。而人民幣在國內的通脹壓力下也在貶值。雙重貶值的作用下,不僅是尿素出口會受到抑制,中國所有大宗商品的進出口貿易均會遭受重創(chuàng)。而且就目前形勢而言,美國經濟的自我修復能力相對有限,美債危機存在長期化趨勢,全球經濟復蘇期也將推遲。因此,我國年內的進出口行情暫時不被看好。
(筆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