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6日,由北京達立科科技有限公司、清華大學熱能工程系、山西豐喜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開發(fā)的'非溶渣—溶渣分級氣化技術'通過國家級鑒定。這項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煤氣化新技術,拓寬了國內中小氮肥企業(yè)煤炭供應路線,提高了有效氣體利用率并且可以節(jié)省投資。最近,記者采訪了山西豐喜肥業(yè)(集團)臨猗公司副總經理韓喜民,了解到了這項技術從中試走向工業(yè)化的'內幕'。
韓喜民說,就目前國內中小氮肥企業(yè)而言,大致存在3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第一個是煤氣化技術,其他兩個是降耗和環(huán)保,而煤氣化技術又是需要最先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兩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正因為如此,北京達立科科技有限公司、清華大學熱工系、山西豐喜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家單位才攜手攻關。豐喜集團臨猗公司的這套氣化裝置為2臺非溶渣—溶渣氣化爐,單爐日處理原煤500噸,可年產甲醇10萬噸。裝置2003年7月29日動工建設,2006年1月23日一次投料成功。2007年10月23日,該技術在石油和化工協(xié)會組織專家對其進行的72小時現(xiàn)場考核中得以通過,12月6日又通過了以清華大學倪維斗院士為鑒定委員會主任的國家級鑒定。
煤的氣化是將煤炭轉換成潔凈燃料的技術之一,目前世界上成熟的氣化技術有10余種,國際上有德士古、殼牌等,但價格普遍較高。國內目前投入工業(yè)化運行的只有多噴嘴對置式氣化爐,其他技術尚不十分成熟。全國小氮肥企業(yè)數(shù)量最多的山東省至今對國產煤氣化裝置持觀望態(tài)度,也是出于對國內煤氣化技術不放心的考慮。在這一大背景下,豐喜集團臨猗公司上馬這套裝置的確擔著一定風險。
韓喜民告訴記者,豐喜集團是從小氮肥發(fā)展起來的,一直使用固定床氣化爐,共有25臺,這種氣化爐最讓企業(yè)頭痛的就是電耗高,因此,豐喜集團下決心尋找新的氣化技術。由于達立科科技有限公司和清華大學熱工系多年來致力于氮肥裝置技術改造的研究,其產大顆粒尿素技術已經應用到豐喜集團的尿素裝置上,提高了化肥產品的質量。所以,在2004年4月的一次尿素技術推廣會上,達立科公司的這項'非溶渣—溶渣分級氣化技術'使豐喜集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認真分析,豐喜集團認為這項新型氣化技術已成為國家'863'項目,并且獲得了國家專利,而且是建立在水煤漿技術基礎上,因而風險并不大。
從2006年1月23日開車以來,在將近兩年的時間里,'非溶渣—溶渣分級氣化技術'的確給豐喜集團帶來了益處。首先是煤種不必非用晉城的無煙煤,可以使用產自甘肅南部的華亭煤,成本每噸可降低一二百元;電耗也比老裝置降低了300千瓦/噸氨(醇);其他如氧耗、煤耗等也都有所降低,碳轉化率國家考核標準是83.06%,而這一新型氣化技術達到98%,無疑提高了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北京達立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顧大地表示,煤氣化技術在化工生產領域至關重要,如果全部依靠國外是有相當風險的,而國內只有一兩個氣化技術也是不夠的。達立科公司和清華大學致力于新型煤氣化技術的研發(fā),既可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也可平抑國內煤氣化裝置的市場價格。清華大學熱工系張建勝博士對記者說,這項煤氣化技術全部為國產化裝置,工程投資比采用德士古技術低得多,不僅能耗低,爐內的硫化氫經過合成凈化,可轉化為單質硫,是很好的商品原料。這項技術的研發(fā)成功對整個氮肥行業(yè)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